编者按:10月13日,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前夕,央视《经济信息联播》《第一财经》连续在“‘十四五’对账单”主题报道中播发《我国建成全球最大充电网络 新能源车跨省出行“说走就走”》,以杭州梅林村电动汽车车主项江南的亲身经历,生动呈现“十四五”以来我国电动汽车充电网络的巨大变化,展示了国家电网在浙江省和杭州市推进充电网络建设的显著成果,杭州已形成市区打造0.9公里充电圈,实现高速服务区超充站全覆盖,191个乡镇全部接通充电设施。报道指出,在杭州梅林村的国家电网充电站,充电桩数量增至原来的4倍,并新增了超充、快充以及光、储、充一体化设备,不仅充电时间缩短一半,还能直接使用绿色电力。与此同时,国家电网通过推动车网互动,使电动汽车接入全国统一电力市场,促进了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顺畅流动,助力“十五五”我国新型能源体系的构建,加快建设能源强国。
全国统一电力市场,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能源领域的关键落子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,每5辆车就有2个充电桩。五年来,电力市场化改革有哪些重大进展,我国电力资源如何更加顺畅流动,跟随记者的镜头,一起来看。
总台央视记者 平凡
在浙江杭州梅林村国家电网的充电站,2021年我来这里采访调研的时候,这里充电桩的数量只有4个,而现在这个数量翻了4倍,达到了16个。另外还有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这里加装了光、储、充一体化的设备,车主在这里充电,就可以直接使用屋顶光伏所发的绿电。而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充电时间,由于加装了超充和快充设备,这里车主充电的时间缩短了一半。
在这个公共充电站,每天11点到13点,都是新能源车充电的高峰,在梅林村负责文化推广工作的项江南也是这里的常客。他住在城里,工作在乡村,每天的驾驶里程都在近百公里。从2021年加快充电桩建设写入“十四五”规划,到2023年充电桩下乡等一系列配套政策的落地,杭州乡村的充电桩明显多了起来。
杭州新能源车主 项江南
我工作范围内的这些村社有充电桩,我出去玩、去更偏一点的民宿里面,也都会有配套的一些充电桩。
“十四五”时期,杭州全市建成了公共充电圈,市区充电服务半径只有0.9公里,高速服务区超充站全覆盖,191个乡镇充电设施实现乡乡通。商场、酒店、高速服务区,几乎有停车场的地方就有充电站。
国家电网杭州供电公司乡村充电桩项目负责人 朱铁铭
我们想形成一个在城区是5分钟的充电圈,在乡村重要地区15分钟的充电圈。我们结合整村光伏推进,把新能源和充电桩融合在一起一盘棋来考虑,光、充、储一体。
公共充电网络带来更大的变化是新能源车的跨省出行,今年国庆中秋假期,作为一个自驾游爱好者,项江南开车从杭州出发到广东旅游。
杭州新能源车主 项江南
它是一个全国性的充电桩数量的提升,我觉得是一件特别了不起的事情。我现在就可以做到说走就走,比如说我今天有时间,或者说我今天想出去玩,我就可以直接开车走。
据统计,目前全国公共充电站总量达30多万座,较2021年增长303%,远超过加油站的11万座,为跨省长途出行提供了保障。
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 刘永东
我们建成了世界上数量最多、服务车型最广、覆盖面积最大的这样一个充电设施的网络体系。车网互动规模化试点就希望在低谷时间充电达到60%,新能源汽车和我们的新能源以及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,正好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。
据测算,2025年底,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接近4500万辆,如果大部分车辆参与绿色车网互动,这不仅是巨大的调峰能力,更是一个庞大的、分布式的绿色能源消费和交易网。今年初步建成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,将让千万新能源车主从用电方变身为电力市场的参与者,共同构成全球规模最大的“电力超市”。
总台央视记者 平凡
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能源领域的关键落子,“十四五”以来,我在采访中记录了我国逐步建立起一个品类多元、功能完善的电力市场的过程,我们用的每3度电里面就有2度是直接通过市场交易方式形成的。今年还实现了跨电网经营区的常态化交易,真正让“塞北的风点亮湾区的灯”。市场的活力加快释放,电力市场注册经营主体已达97万家、是2020年的5倍,在这个全球最大的“电力超市”里,电力资源实现更加顺畅的自由流动,这也将助力“十五五”我国新型能源体系的构建,加快建设能源强国。